第201章(2 / 2)

居简和尚叹道:“刘扁施主那次来为德辉禅师看病,说病情太过严重,他不放心回城,便留宿于寺中,刘鹊施主也留了下来。那场大火烧起来后,刘鹊施主逃了出来,刘扁施主却没有……刘扁施主死了已有一年多,二位施主没听说过他,也不奇怪。”

宋慈原本只是因为烧过的木头和狮子玉饰,联想到净慈报恩寺曾有过一场大火,这才找居简和尚打听,哪知这场大火竟会与刘太丞家扯上关联。他稍加思虑,问道:“大师,起火那晚,贵寺可有发生什么奇怪之事?有没有什么人举止可疑?”

“宋施主,那场大火已经过去一年多了,不知你为何要打听这些事?”居简和尚见宋慈不断地追问当年那场大火,不免心生好奇。

宋慈没有回答,只道:“大师,此事关系重大,起火前贵寺究竟发生过什么事,但凡你知道的,还请详加告知。”

居简和尚犹豫了一下,见宋慈目光中透着坚毅,道:“虽不明白宋施主为何打听此事,可我听说宋施主查案公允,持正不阿,我虽是佛门中人,却也心生敬佩。既然你执意要问,那我便把那一晚的事,但凡能想起来的,都说与你知道。”回想了一下,徐徐道来,“那是一年前中秋节的前一夜,不少香客留宿于本寺厢房之中。当晚月亮很圆很亮,留宿的香客们聚在厢房外的院子里,一边闲情赏月,一边吟诗作对。我当时住在寮房的东侧,与厢房只有一墙之隔,听着香客们的笑声传来,想到德辉禅师的病情,心里很不是滋味。道济师叔从寮房外路过,见我坐在门前烦闷,冲我笑了一笑。他去到厢房那边,我还当他是去阻止香客们吵闹,哪知他竟是去谈笑风生,与香客们共同吟诗赏月。道济师叔行事一贯如此,总是一反常态,以前他还在灵隐寺出家时,便不喜念经,还嗜好酒肉,成天嘻嘻哈哈,穿着破衣烂衫,游走于市井之间,被人当作颠僧,唤他作‘济颠和尚’。四年前他来到本寺,拜德辉禅师为师,成为德辉禅师最后的入门弟子,但他仍是成天嬉笑如故,行事总是出人意料。德辉禅师重病之后,道济师叔不像道隐师叔那样守在禅房里照料,前前后后只去看望过一次,他非但不担心,反而在德辉禅师的病榻前嬉笑如常,我实在是想不明白。”说着摇了摇头,“我听着厢房那边道济师叔和香客们的笑声,心中实在烦乱,便关起门来抄默经文,过了许久,厢房那边才安静下来。后来我便睡下了,不知睡了多久,忽被一阵叫喊声惊醒,寮房里已是烟气弥漫。我捂住口鼻,冲出寮房,看到了冲天的大火,看到了奔走的人影,才知道寺中起了大火……唉,起火前我看到过的、听到过的,就是这些了。”

宋慈想了一想,问道:“当晚第一个发现起火的人是谁?”

“是弥音。德辉禅师的禅房烧起来时,弥音正好起夜去茅房,瞧见了大火。他呼人救火,还冲进禅房试图救人,结果人没救到,反而把自己烧伤了。”居简和尚说这话时,扭头朝灵坛望去,此时弥音正守在那里。

宋慈也朝弥音望了一眼。他记得当初在巫易墓前做法事时,杨菱从始至终一直注视着的僧人,便是这位弥音。方才居简和尚言语间提及,净慈报恩寺起火那晚,受道隐和尚的差遣去请刘扁和刘鹊来给德辉禅师看病的僧人,也是这位弥音。“看来一会儿要请这位弥音师父问一问话了。”宋慈这么想着,又向居简和尚道:“火灭之后,贵寺又发生过什么事?”

居简和尚回忆道:“我记得那场大火过后,本寺只剩残垣断壁,到处都是焦煳味。事后清点,共有十四人死难,除了刘扁施主外,其他都是本寺的僧人,其中有德辉禅师和道隐师叔,还有四位居字辈僧人和七位弥字辈僧人,全都被大火烧焦,面目难辨,此外还有多人被烧伤。大火后的那天适逢中秋,原本寺中要举行皇家祈福大礼,圣上要驾临本寺祈福,前一夜之所以有那么多香客留宿本寺,便是为了第二天一早参加这场祈福大礼。本寺原名永明禅院,当年高宗皇帝为奉祀徽宗皇帝,下诏赐名为净慈报恩寺,后来高宗皇帝和孝宗皇帝都曾来本寺祈福,孝宗皇帝还曾手书‘慧日阁’匾额赐予本寺。可是那场大火烧毁了一切,中秋当天的祈福大礼只能取消。圣上闻听本寺焚毁,下诏将所有死难者火化,在寺中筑坛祭祀。韩太师当天带着诏令来到本寺,在所有僧人的诵经声中,火化了死难之人。”